新玻商城-烧检炉应力仪暖边条切割机磨轮污水处理设备钢化炉中空线覆膜机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中国玻璃城”未来向何方


在短视频平台抖音APP上,很多玻璃行业人士最近都刷到了“海生玻璃停产”的相关话题:有员工表现出对沙河生产基地的留恋;也有员工分流到海生玻璃南和县生产基地;有的则要暂别家人,赴云南生产基地工作。


同样是停产,玻璃企业的心态各异。有的正在筹谋把产能跨省置换转移,有的则想保存实力,等待来年复产。


“今年停的线准备明年点火,烧煤的线需要有清洁能源后才能点火。”在此次停产名单内的一家玻璃企业高管说,公司安排原来生产线的员工暂时放假,发放基本工资。不过,大多数人选择辞职,等正常生产再回来。


王子良所在企业对一年以后点火复产也还抱有期望。目前公司负责人让他多学习玻璃期货知识,计划投资玻璃期货。


“我们也不知道明年是否还能复产,但还是希望能够恢复。”有停产的企业表示,“公司在沙河起家,员工都是沙河本地人。如今停产,也就只留下中高层,普通职工只能发点遣散费进行遣散。大家现在都在盼着明年能重新上班。”


也有企业负责人认为一年以后复产希望不大。他苦笑着对《中国建材报》记者说:“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也是一年以后,十年以后也是一年以后啊。”


今年停产的生产线明年能复产吗?明年还会有企业停产吗?在目前邢台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沙河未来的环保形势依然严峻,留下来的玻璃企业仍将面对环保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


“超超低”排放的玻璃企业


作为“中国玻璃城”,沙河市经济发展有现在的荣光,得益于当地玻璃生产行业的兴盛。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平拉”开始,沙河市的玻璃产业逐渐显露苗头。1995年开始,沙河玻璃向格法生产工艺转变。“十一五”以来,大批浮法玻璃生产线在沙河点火投产。然而,过多的玻璃生产线带来的不只有经济的腾飞,还有环境的过载和空气质量的倒退。


一个小县城的环境容量,确实承担不了这么多的玻璃生产企业。自从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开始排名后,沙河就成了“倒数中的倒数”——邢台就常年在全国的倒数行列,沙河在邢台下属的19个区县中,也是常年徘徊倒数第一。


“2014年前后吧,出门别说红绿灯了,连前面的车都看不见。”回忆起曾经的沙河市环境,沙河一家玻璃厂的员工开始叹气,他家在隔壁的邯郸市永年县,离玻璃厂区并不算远,但每次开车回家的路上,都战战兢兢的。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对于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糟糕的环境,沙河市想尽了各种办法进行整治提升。今年年初,沙河市更是发出了“关于确保实现Pm2.5退后十 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倡议书,呼吁以更大力度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沙河玻璃企业在环保设备的投入上,也一直排在全国前列。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又纷纷上线烟羽消白设施,平均每条线投资2000万元左右,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装了消白设施之后,每个烟囱都看不到白烟。如今留存的沙河玻璃生产线,基本上都算得上是‘超超低排放’。”


河北省今年发布的《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8-2020)》规定,玻璃熔窑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为10mg/m3、50mg/m3、200mg/m3。但沙河的玻璃企业普遍执行的都是当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为10mg/m3、30mg/m3、150mg/m3。


据上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沙河玻璃企业今年的环保投入不小,所有玻璃企业的烟羽消白已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这轮改造完成后,目前沙河市污染物排放量最低的玻璃企业能做到颗粒物排放在5mg/m3以下、二氧化硫排放近于零、氮氧化物排放在50mg/m3以下。“现在已到极限了,没有上升的空间了,过去我们叫‘超低排放’,现在是‘超超低排放’。”


“不只是玻璃企业,沙河的其余产业也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节能减排。只是玻璃是沙河的经济发展支柱之一,这两年一直就时不时在停产限产,这次又一动就是8条线。如今凭借沙河剩下来19条浮法线,仅占据玻璃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中国玻璃城’的头衔不知道还能留多久。”一名业内人士对《中国建材报》记者说。


环境容量成最大制约


“沙河包括邢台,环境容量确实很小。”一家玻璃企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环境容量容不下那么多污染,就算是超低排放,总是有污染的。”


“像这种产业过于集中的地方,环境污染最终都是大问题。”一家玻璃企业副总经理告诉记者,虽然企业可能做到比较低的排放,但是一旦形成规模以后,对环境的影响就大了,就造成了环境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就算能做到世界最低的排放,但是排放的个数太多,排放的污染物还是会很多。”


从网上发布的邢台市20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来看,沙河市5月、6月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仍旧是邢台市最高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在20个县(市、区)排名中,沙河市6月PM2.5排倒数第二,5月PM2.5排倒数第一。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的数据,今年1月~6月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排名中,邢台市排倒数第6位(1月~5月为倒数第5,1月~4月为倒数第6,1月~3月为倒数第5,1月~2月为倒数第6);今年6月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排名中,邢台市排倒数第9位(5月份为倒数第6位,4月份不在倒数后20的名单中,3月份为倒数第10,2月份为倒数第14,1月份为倒数第7);今年1月~6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改善幅度排名中,邢台市排正数第19位。


从排名情况来看,较此轮玻璃产能化解之前,沙河市和邢台市的空气质量似乎没有明显改善。但在完成此轮化解产能任务之后,玻璃企业的环保检查压力有所降低。


“没有这个基金之前的那段时间,环保压力很大,我几乎没回过家,每天怎么也有个七八拨的检查。沙河的、邢台的、省里的、部里的检查,都没有停过。”一家在产浮法玻璃企业生产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去产能基金停掉一些生产线后,环保压力小了一些。”


据上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邢台市提出年底前PM2.5退出全国倒数后十、沙河市PM2.5年底前退出邢台市倒数后五的目标。


“还是大有希望的。”他表示,“是PM2.5,不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环境容量已经成为沙河玻璃产业未来发展的最大制约。沙河的环境容量不再允许玻璃生产企业大规模存在,玻璃企业也会在愈加严苛的环保要求和企业发展之间权衡。此次产能化解之后,一些停产的玻璃企业正在考虑将停产生产线的产能指标转移出去,到外地考察建厂,也有一些企业还在观望。


“现在是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空气质量的提升)还要跟邢台市其他工业联系在一起,现在总体的形势在向好。”上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一位副主任表示,“(玻璃生产线)改造以后,排放少了,容量大了,再开生产线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今年年底之前不会再停(生产线)了。”


沙河的环境容量究竟有多大?据相关媒体此前报道,沙河市的环境容量专家还在测算中。


“是否有环境容量,就是看环保指标能不能上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下来)。”上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表示。


对于一直存在的沙河市地理位置造成污染物形成之后不容易扩散,导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一直居高不下的说法,上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告诉记者,“地理方面的客观因素确实存在”,但当地政府要求,“区域论”“输入论”这些客观因素不要提。


据公开报道,为解决沙河玻璃产业清洁能源替代问题,沙河市委、市政府谋划了480万标准立方米、项目总投资42亿元的高效清洁燃气项目(正康能源有限公司规划建设),可形成年产18亿立方米的高效清洁燃气生产能力,气化率由目前的60%提升至90%左右。该项目实施后,沙河玻璃产业将实现集中式制气和供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沙河玻璃产业排放量比用煤时可减少30%。


“正康煤制气厂是给玻璃企业做配套的……煤制气和天然气差不多,成本比煤稍微高一些,但比天然气便宜。”上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玻璃企业原来都是用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现在是集中清洁煤制气。煤制气厂建起来以后,污染物排放会好很多,将腾出来一部分环境容量,一些玻璃生产线从理论上可点火复产,开几条具体再说,主要看是否有环境容量,就是环保指标能不能上去。


煤制气厂的建设成为一些停产玻璃企业后续点火复产的希望。“1年以后不知道能不能点火,煤制气厂不知道能不能建起来。”一家在此轮化解产能过程中停产的玻璃企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不能点火,只能出去(去外地建厂)了。”


产业升级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沙河走的是比拼价格的中低端产品路线,普通平板玻璃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产品同质化和产能过剩导致的恶性竞争长期存在。但在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沙河玻璃产业面临着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和挑战。


“沙河这边生产的都是普通建筑玻璃,同质化太严重了。”一家大型玻璃企业集团管理人员介绍说。


“前几年沙河玻璃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很激烈,价格使劲往下压,本身成本又高……企业之间开始恶性竞争。”一家浮法玻璃企业生产部负责人认为,今年一部分生产线退出之后,剩下的企业应该会慢慢走向良性竞争。


停产的企业给留下的企业不仅腾出了环境容量,也腾出了一部分市场空间。


“之前疫情严重时,玻璃库存很高,价格很低,后来一些生产线停了以后,价格在不断回升,但现在还没恢复到以前最好的水平。”上述浮法玻璃企业生产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位在产的玻璃企业副总经理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从4月底至今,沙河浮法玻璃价格上涨幅度约在15元/重量箱。


随着近几年浮法玻璃生产线的陆续停产,玻璃原片生产规模不断收缩,沙河玻璃产业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沙河过去是玻璃市场的风向标,产能大了有话语权。下一步如果产能小了,沙河就失去话语权了,在左右市场、市场定价方面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一家玻璃企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沙河已好长时间不是价格洼地了。”沙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沙河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深加工企业的崛起,消耗的原片越来越多,需要外销的(玻璃)原片越来越少,销售压力小了,价格就上来了。”


在沙河市人民政府对平板玻璃实施深度治理和关停的同时,玻璃深加工企业也在进行着治理和淘汰。“小作坊式的企业都没有了,剩下的都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上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沙河玻璃产业,从配套方面,有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展厅这些,都很全面。”上述玻璃企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总感觉沙河还应该有玻璃行业的存在。”


成立于2010年的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是由沙河市人民政府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组建的,是一家集玻璃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研究与开发和技术推广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为沙河玻璃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此外,近年来通过积极承办玻璃行业会议和大型展会,沙河也在持续培育和维持自身在玻璃行业的影响力。


此次化解玻璃产能进一步为沙河市玻璃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未来新项目的落地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土地、厂房等生产要素空间。在采访中,一些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化解玻璃产能基金的实施过程,强力关停大量玻璃生产线,给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口碑和形象带来不少非议,降低了企业对当地营商环境的评价。


“将来有一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再来招商的时候,你想想谁还敢往你这里来。我们当时也都是政府招商来的呀。”一家在此次产能化解事件中停产的玻璃企业负责人对《中国建材报》记者说。


来源:中国建材报/张娇娇 刘芳芳

侧栏导航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